医院引导标识设计需遵循以下核心原则,确保功能性、人文关怀与视觉规范的统一:
一、基础设计原则
统一性
标识系统需整体规划,保持字体、颜色、图形符号及布局的统一性。例如采用标准化字体(如黑体、宋体)、统一字号分级(主标题≥15cm,一般信息≥10cm),避免风格混乱导致辨识困难。
清晰化
信息传达需直观准确:
文字简洁易懂,避免复杂术语;
图形符号符合国家标准(如GB/T 10001)及医疗行业通用标准;
关键路径连续设置导向标识,确保每个决策点(如转角、分叉处)均有指引。
二、人性化设计要点
以患者为中心
按就医流程布局标识,减少患者寻找成本;
采用柔和色调(如浅蓝、绿色)缓解焦虑,急诊区域可使用红色强化警示。
无障碍设计
为视障者配置盲文标识(高度120-150cm)及语音导航;
轮椅使用者标识高度控制在90-120cm,避免悬吊式设计妨碍通行;
禁用红绿色搭配,确保色盲人群可识别。
三、功能层级规范
四级引导系统
层级 内容 设置位置
一级 院区总平面图、建筑导向 主出入口
二级 楼层索引、科室分布 单体建筑入口
三级 方向指示牌 走廊交叉处
四级 功能门牌(诊室、药房) 具体房间门口
特殊区域强化
急诊通道:24小时发光标识+地面绿色指引带;
医技科室:三重辐射警示标识;
防疫区:每15米设手消毒提示。
四、材质与工艺要求
室内:亚克力/不锈钢(易清洁消毒);
室外:镀锌钢板/防紫外线PVC;
安装规范:墙面标识离地150-180cm,悬挂标识下沿≥220cm。
通过智能终端(如自助查询机)补充动态信息,提升导视效率。最终需遵循国家标准《WS/T3072024》及《WS/T8082022》(基层机构)进行系统化落地。
上一篇:标识牌的材质有哪些
下一篇:公交站牌施工工艺